要注重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合理,要注重改造和建设平民化、简易化的健身设施。昨天,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关于推进我市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共享的调查建议”如是分析。
合理布局公共体育设施
政协专题调研组建议,我市应根据区划调整后新的城市格局,谋划和研制我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做到布局合理,分层次配置,公共开放,节约集约用地,便捷利用。
调研组还建议,应注重区域健身中心的合理分布。规划部门应根据城市人口分布状况,按照一定人口规模和区域范围规划布局区域健身中心和健身点,可以与区、街道、社区建设设施相结合。使在城区任何地点的市民都能享受到就近锻炼的便捷。
健身设施应平民化简易化
“对目前镇村健身点设施普遍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要注重契合农村居民需求,让有限的设施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调研组表示。
调研组建议,应将城区有可能开发的河道两岸规划建设成漫步道,建成若干条健身步道。公共水面,如明月湖、保障河、“京杭之心”等处,施以必要改造,分批建成开放式露天浴场。这样,在城区点、线、面同步改造中,更多满足普通市民健身需求。
调研组还建议,应该注重名称上区别设施层次,同时研究市体育公园“建设主体多元化、管理主体一元化和运营主体专业化”的办法。
推进社会体育场馆开放
根据调研,目前扬州大学、邗江美琪学校等向社会公众开放了体育场馆。晚间在学校锻炼的市民非常多,同时,也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和纠纷,场地设施也没有受到严重损坏。
调研组建议,相关部门应参照常州做法,听取扬州大学以及邗江美琪学校开放的经验和做法,建议在各类学校中,筛选出教学区与运动区有明显分隔,易于对外独立开放的学校,作为首批开放试点学校。
建议开放范围从开放运动场做起,让市民早晚有跑步、快走的场地。开放时间限于早晚两个时间段,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体育设施维护经费和人员管理经费,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和奖励,学校也承担一定的社会服务责任,以此为推动,对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健身场馆也提出开放要求。
调研组还建议,我市应配套规范,出台城区住宅小区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标准和刚性规定。
社会场馆从开放运动场做起 健身设施应平民化简易化
信息来源:foeoo.cn 时间: 2013-08-22 浏览次数:731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健身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