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身器材网 - 健身器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国内资讯 | 健身健美 | 热点聚焦 | 商务指南 | 市场动态 | 体育常识 | 体育热点 | 行业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全民健身:百万人的热闹 两群人的软肋
V.biz | 商业搜索

全民健身:百万人的热闹 两群人的软肋

信息来源:foeoo.cn   时间: 2013-12-27  浏览次数:785

  热情高:大联赛见证体育生活化
  今年,以“魅力上海、人人运动、幸福生活”为主题的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奏响了申城健身曲。历时339天、各类各级赛事2669场、吸引128万多人参加,可别以为这只是“人海战术”,上海体育转型的理念创新、体育回归普通百姓的迫切需求,无一不在印证市民体育大联赛的意义——降低体育门槛,让体育生活化。
  管办分离
  2004年颁布的《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首次提出“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的理念,上海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创建随之启动。在理念付诸实现的过程中,去年上海首创的市民运动会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以“民”为主体,将体育发展转型落到实实在在的体育民生上。今年的市民体育大联赛是延续,更是创新。
  今年的大联赛真正实现了管办分离,让各项目协会完全运转,让社会力量充分介入。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游泳、龙舟等大联赛的项目全部下放到协会运作,对各协会提出了新的挑战。龙舟和城市定向成为大联赛的两大亮点:一个是企业团队建设的新“载体”,另一个是年轻人热衷的户外运动。市龙舟协会和市登山运动协会转换角色,把自己放在一个服务者的角度组织比赛,让参与者玩得开心、尽兴。
  体育生活化的发展趋势,就是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建立覆盖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实体化的组织体系,其中体育社会组织、民间的体育社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府精力有限,不能总是既管又办,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由体育社会组织来建立更亲民的运行机制,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等。市民大联赛的做法,是今后向“社会办赛”发展的一次探索。
  享受体育
  上海市民的需求已经从温饱发展到享受文化体育消费,这使得“体育生活化”理念有了进一步深入的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参与体育也是一种生活需求。市民体育大联赛正是要告诉人们:体育门槛很低,走进来很容易。
  对那些想体验竞技性的人来说,大联赛是比赛,但又不是专业的体育比赛,少了残酷性,多了参与的乐趣,更多的是检验参与者自身的运动水平。经常进行游泳锻炼,却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怎样?可以去参加市民大联赛的游泳比赛。今年的大联赛游泳比赛共有11.3万余人参加,累计发放各类达标证书3.4万余张。同样,喜欢路跑的市民就可以去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在体育回归普通百姓的过程中,大联赛的项目也不再因循守旧。今年首次举行的市民跳水赛,让原本只有专业运动员才能进行的项目成为大众体育。下至7岁小学生、上至64岁老人,在东方体育中心的“月亮湾”实现了人生第一跳的梦想,并产生了30位“跳水达人”。
  明年,市民体育大联赛将继续举行,喜爱体育的人们一定不要错过。
  强度低:青年和职工体育需加温
  上海体科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  刘欣
  从去年的市民运动会到今年的市民体育大联赛,参与人群的年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但老年人仍是绝对主力。中年人和青少年这两个群体是“软肋”,这也是上海全民健身这几年一直注重职工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的原因。
  职工体育现在出现了新问题:知而不动,动而不足。
  调查发现,大多数人都知道锻炼的好处,却又归咎于“没时间”,尤其是中年人,常说退休后再锻炼。其实,人到中年最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等到年纪大了一身是病,就来不及了。
  由于工作忙,每周能有规律锻炼的人不多,上班族经常是“周末运动家”。从科学健身角度来说,集中运动无法累积健身效应,锻炼的效果就不明显。上海现在推广体育生活化,平时零碎时间也要“动一动”,周末则可以系统地锻炼,运动量稍大一点。
  职业体育从企业内部发动是最有效的,所以近几年市体育局和市总工会的联系更紧密,举行了职业体育四季大联赛。像宝钢集团,每年职工锻炼与健康情况都要向董事会汇报。《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应保障职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可见,职工对健身应有维权意识。
  至于青少年体育,我认为现在的学校体育关注了学生兴趣,但强度还不够。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间,身体各系统都需要适度的刺激,包括心肺、骨胳、肌肉等。上海学生灵巧性、爆发性的指标不错,但力量和耐力指标一直很差。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没有太大的改变。
  强度包括两方面:一是体育课和活动要达到一定强度;二是让学生学会掌握强度。在体育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要求,几年级完成什么目标。强度也意味着风险,因此要通过体育课和相关教育,让学生了解哪些是运动后的正常反应、哪些是运动过度,不同年龄段怎么进行力量练习。不但要让他们得到锻炼,也要教会他们方法,避免出现运动伤亡的情况。
  我认为,体育教学可以借用数理化教学模式。除了课堂上学,数理化回家要做习题巩固,体育课也应该回家做练习,跑跳、球类都可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家长不要只关心孩子“吃得好不好”、“考试成绩如何”,也应该问问“体育锻炼得怎么样”。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健身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