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全民健身、提高市民幸福指数,2014年4月,由市规划局和体育局共同负责制定的苏州市健身步道系统相关规划出台。该规划指出,截至2020年,我市将建成健身步道约1789.15公里,考虑到可行性、工程预算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健身步道分为2013年、2014年、2015年和远期四个阶段分步实施。
健康步行引领新潮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健康谏言“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步行是一种古老而广泛使用的交通方式,车马交通的出现第一次使步行者受到了威胁,机动车的到来更是加重了这种威胁程度。而健身步道的出现,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活条件,创造城市活力,而且使城市居民可以暂时远离喧嚣的都市,回归自然、健康的生活状态,从慢行安全到慢行无障碍最后到慢行高品质的提升。在绿色出行引领新一轮变革的城市发展趋势下,全民健身对步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调查,在各个项目中,有83%的市民选择慢跑锻炼作为自己的健身方式。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中,73%表示是利用社区附近的步道及器材进行锻炼。这表明,健身步道是市民们运动的主要场所。
苏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绿地资源丰富,多为滨水绿地、游园绿地、景观绿地等。部分绿地内已建成了步道,增加健身步道配套设施可直接投入使用;但大多数绿地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尤其是良好的滨水绿地空间有待开发。
八年规划建设365条步道
《苏州市健身步道系统规划》(2013-2020年)中明确规划范围为苏州市市区范围,包括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吴江区。重点规划范围为苏州古城地区,研究扩展范围至苏州市域范围,包括苏州市下辖县级市昆山、太仓、张家港、常熟,提出市域范围健身步道建设指引。
本项目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年至2015年,远期为2016年至2020年。近期目标将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完善城市健身步道主框架、社区健身步道示范区及各项配套设施,初步形成我市多层次的健身步道主网络。
该规划预计2014年健身步道建 设60条,建 设 总 长 度 为260.96km;2015 年健身步道建设51条,建设总长度为342.6km。预计至2020 年健身步道共计建成365条,长约1789.15km。其中,姑苏区共规划健身步道95 条,总长137.2km; 吴中区共规划健身步道44 条,总长492.08km;相城区共规划健身步道48 条,总长258.1km;高新区共规划健身步道82条,总长300.27km;工业园区共规划健身步道58条,总长224.85km;吴江区共规 划 健 身 步 道38条,总 长376.65km。
通过遵循健身步道规划策略,综合考虑自然生态、人文、交通和城镇布局等资源要素以及上层次规划、相关规划等政策要素,结合各市的实际情况叠加分析,苏州市初步形成了“一带六横四纵三环十六点”的市域级健身步道规划方案:
“一带”是指环太湖景观带;“六横”即望虞河南侧大堤、浒光运河-环大阳山-黄花泾河-大白荡-三角咀-蠡塘河、太湖大桥-胥河绿带、吴淞江绿带、太浦河绿带、杨林塘绿带;“四纵”为京杭大运河-石湖、金鸡湖-独墅湖及南北延伸、张家港沿线绿地、千灯浦绿带;“三环”是环古城河、环澄湖和环阳澄湖;“十六点”即太湖西山、太湖东山、穹窿山、天平山、石湖等16处风景秀美的山湖景点。
做好配套设施顶层设计
苏州现有的健身步道基本可分为三类:一是步道主体已建成的、只是缺少配建设施的;二是由于缺少管理维护,部分健身步道年久失修、步道道面破损、环境较差,从而影响正常使用的; 三是有条件规划建设的。由此可见,步道设施与配套设施对于健身步道的发展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新一轮的步道规划努力增加体育元素,凸显体育特色,除标识系统包含了距离提示牌、健身励志语、科学健身小知识、能量消耗换算牌等诸多内容外,在受到用地局限、空间较小的场地,将规划建设小型健身设施场地、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在空间较为富余的场地,建设小型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轮滑场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建设多功能场地,场地的功能和面积都可以较为灵活的控制,可开展武术、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多人参与的群众性健身活动,从而满足苏州市民全民健身、天天健身的需求。
例如针对古城区健身活动场地偏少的问题,仅在姑苏区的健身步道周围就规划了40个多功能健身广场,目前健身小广场的建设已开始同市园林绿化、市容市政等部门共同推进。
健康步行引领新潮流 苏州市规划建设365条健身步道
信息来源:foeoo.cn 时间: 2014-08-21 浏览次数:1173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健身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