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杭州市主城区中小学将免费开放校园体育锻炼场所,市民只需一张市民卡,就可以享受在家门口锻炼的“免费福利”。
校园放开,缓解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健身缺口”,也充分盘活了节假日期间校园闲置的“健身资源”。且6个主城区中近95%的学校都将对外开放,这样的“大手笔”,让不少市民都能感觉到“挺嗨挺刺激”。
叫好之余,当然还要看好事最终能否办好。实际上,民间有关“开放学校场地给社会”的呼声,多年来不曾断绝,相关部门、学校和社区,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在有的地方,陆续对社会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后,要么因为安全方面的顾虑使得这项“红利”陷于停滞,要么因为开放“不得其法”而不得不“闭门谢客”。结果呢,市民颇有抱怨,而学校又是有苦难言。
其实,所谓“免费开放”并不是真正的“免费”。表面上看,市民进校园锻炼确实不用掏一分钱,但对于学校自身而言,管理、养护和物耗仍是一笔不小的成本,锻炼过程中的意外伤害,更是难以预计的事情。有报道称,即使有“寒暑假期间对外开放校园锻炼场所”政策的萧山区,部分非城区学校仍难将政策落地,让一些市民吃了“闭门羹”,原因就在于之前校园出现了不少设备损坏、垃圾乱扔、不服管理等“不雅事件”,让学校管理方头疼不已。
笔者所担心的也正在此,一旦6个主城区校园放开后,校方的管理水平和市民的自身素质,能否与之“同步”?若是低水平的免费开放,又会不会与市民的“热情”形成强烈反差?
目前,市民们锻炼健身的热情高涨,所以更应倍加珍惜免费开放的“蛋糕”。我们乐于见到相关部门提出了多项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譬如刷卡进校、专人管理、专项资金等,希望这些措施能行之有效、落实到位。否则,对市民的热情预计不足的话,很可能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
而对于公众来讲,公共资源不是私家菜地,强体质更要强素质。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安全第一,莫为一己之便置其他市民的感受于不顾,甚至砸坏了免费开放的“场子”。
开放校园健身场所,强体质更要强素质
信息来源:foeoo.cn 时间: 2014-09-01 浏览次数:1123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健身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